立
秋
云
天
收
夏
色
木
葉
動
聲
立秋,是二十四節氣中第13個節氣,秋季的第一個節氣立秋是陽氣漸收,陰氣漸長,由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轉折。在自然界,萬物開始從繁茂成長趨向蕭瑟成熟。
立秋并不代表酷熱天氣的結束,立秋后還有一個處暑節氣。立秋還處在暑熱之中,尚未出暑,秋季第二個節氣(處暑)才出暑,初秋期間天氣仍然很熱。
正所謂“熱在三伏”,按照“三伏”的推算方法,立秋至處暑往往還處在“三伏”期間,“三伏”涉及大小暑與立秋、處暑四個節氣。
“三伏天”在七八月份,副熱帶高壓強盛,控制了中國東部大部分地區,在副高的控制之下,天氣晴熱高溫,因此“三伏天”屬于酷暑,所以也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。
從其氣候特點看,秋陽肆虐,立秋正當暑,很多地區仍處于炎熱之中。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僅次于大暑小暑的第三熱節氣。
立秋時節,暑氣漸消,秋風送來絲絲涼意,植物們也像蒲公英一樣,借著秋風起時將種子播撒到遠方。
立秋與立春、立夏、立冬并稱“四立”,也是古時“四時八節”之一。立秋時,民間有祭祀土地神,慶祝豐收的習俗。
在南方有“立秋啃秋瓜”的習俗,在入秋的這一天多吃西瓜,以防秋燥,久之形成習俗。民國時期出版的《首都志》記載:“立秋前一日,食西瓜,謂之啃秋?!币灿杏忧锾斓絹碇?。
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以懸秤稱人,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來檢驗肥瘦,體重減輕叫“苦夏”。那時人們對健康的評判,往往只以胖瘦做標準。瘦了當然需要“補”,補的辦法就是“貼秋膘”。
曬秋是一種典型的農俗現象,具有極強的地域特色。在湖南、廣西、安徽、江西等生活在山區的村民,由于地勢復雜,村莊平地極少,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臺屋頂架曬、掛曬農作物,久而久之就演變成一種傳統農俗現象。
【模板版權聲明】
排版|135編輯器
圖片|來源于pexels,使用請替換
貼紙|比格設計
文字|來源于網絡,請自行替換
手機掃碼預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