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人運營從0到1怎么做公眾號?3000字干貨看明白邏輯
從前幾年開始,做公眾號就是一個團隊化運作的事了,需要系統(tǒng)并長遠的籌劃。
剛入行的從業(yè)者而言需要知道,微信公眾號是微信APP內嵌的一個核心功能,運營者通過微信公眾號可以提供圖/文/音視頻類的信息內容,解決10億微信用戶的內容閱讀/視聽需求。
基于微信公眾號的工作崗位,稱為“新媒體運營”,創(chuàng)建微信公眾號后的創(chuàng)業(yè),稱為“內容創(chuàng)業(yè)者”。前者其實是為后者在服務,獲得工資的同時可以獲得寶貴的從業(yè)經驗,后者通過粉絲/用戶獲得經濟收入。
縱觀行業(yè)里穩(wěn)定運營很久的大號,基本都做到了以下四點,這四點也是商業(yè)化運營必須完成的四個步驟。
1. 定位
簡單的講就是,這個賬號做給誰看的?
大多數人都 “死” 在了這第一步,因為在目前這個紅海階段,不能單純的自己想寫什么,就寫什么。公眾號的內容應該寫給用戶/粉絲看,而不是給自己自嗨。
任何一個用戶,只要他不傻,他關注一個公眾號都是有成本的,都是有動機的,所以運營者必須要有一些充足的理由讓用戶來關注。
比如當用戶瀏覽文章、帳號介紹、使用菜單欄功能時,瞬間能知道這個公眾號有什么內容?有什么服務?對自己有什么幫助?
所以,運營者要想清楚公眾號定位。
公眾號提供什么內容?給哪些群體看?通常涉及到三個方面,公眾號名字、內容類型、人群屬性等。
公眾號的名字,要讓人瞬間看懂是干嘛的。例如“XX教育”、“XX運營”、“XX讀書”、“北京XX”、“XX美食”等。
內容類型有兩點。
第一點是指內容形態(tài),比如圖文、視頻、圖片等。
目前幾乎所有優(yōu)質帳號,發(fā)布的都是圖文類內容。主要是因為微信這款產品并不是視頻媒介,對視頻內容傳播分享有較大限制。
第二點是指發(fā)布什么類型的內容?
拋開品牌/企業(yè)/服務號類型的帳號不談,目前幾乎所有優(yōu)質帳號,主要發(fā)布這幾種類型的內容:新聞、故事、觀點和干貨,通過這四種類型的內容來吸引用戶關注。
接著運營者需要思考,這些內容能不能吸引某類型/多類型的用戶群體關注?
物以類聚,人以群分。現(xiàn)代社會人們是以各種各樣的小圈子組成的,家長的朋友圈里也是家長,創(chuàng)業(yè)者的朋友圈里也是創(chuàng)業(yè)者,本地人的朋友圈里也是本地人。
假設你的公眾號是母嬰類型的,提供的必須是母嬰相關內容。比如一位家長將文章分享到朋友圈,吸引了另外一位家長關注,這時候 “定位” 就完成了。
當然,這位家長可能不止關注了你,可能還關注了其他母嬰號。其次,這位家長可能還是個創(chuàng)業(yè)者,興趣廣泛,所以會關注很多類型公眾號。這叫做多重用戶畫像特征,分析畫像越精細化,對運營幫助越大。
這時候,你所運營的公眾號就需要和很多號甚至跨平臺(例如頭條/抖音/微博/快手等)競爭。誰的內容更優(yōu)質,誰就能走的更遠。
2. 內容
觀點類內容:
針對事件發(fā)表看法,這種模式在公眾號行業(yè)占據大流,通常都是自媒體人在做。哪怕沒有專業(yè)的知識,只要發(fā)表的觀點評價能吸引人,就可以獲得很高的閱讀量。
干貨類內容:
通常是垂直類型公眾號,在某一領域掌握專業(yè)的知識,針對某一領域輸出干貨/知識/攻略/技巧。
新聞類內容:
基本上是傳統(tǒng)媒體、新興媒體機構和本地類公眾號在發(fā)布,報道事件,前兩者是具有媒體資質的公眾號發(fā)布,后者是因為本地老百姓最關心當地熱點新聞。
故事類內容:
很多娛樂/情感/文摘/體育類型等公眾號都屬于該類型,大篇幅內容圍繞某人物/某案例/某事件輸出信息。
內容,分為原創(chuàng)和非原創(chuàng)。
我將原創(chuàng)內容來源分成三種:
1)個人儲備的信息,知識,經驗,純原創(chuàng)內容,輸出給用戶
2)外部信息,新聞,故事
3)對原始信息再加工,分析,翻譯,轉述,拆解等
第一種不涉及版權,生產難度高,大量的運營者在初期都使用這種方法,但是往往由于知識儲備量不夠或輸出匱竭等問題,轉型成后兩種。
第二種一般是原始信息,比如一件熱點事件的爆發(fā)原點,被第三種運營者加工后發(fā)酵,大眾通過這種方式參與到一個信息的傳播中。
目前絕大多數運營者都選用第三種方式,因為節(jié)省了內容生產成本及時間成本,同時依舊具備了原創(chuàng)性及高價值性。
公眾號內容是原創(chuàng),意味著這個公眾號是獨特性的,獨特性是用戶關注的理由之一。
非原創(chuàng),主要包括搬運、抄襲和洗稿等。
首先我們要知道,做公眾號不是搞文學創(chuàng)作,行業(yè)不是傳統(tǒng)媒體,是一個被高度商業(yè)化的一個產業(yè),所以很多運營者會選擇這種捷徑。
微信生態(tài)里每天在生產著大量的情感、文摘等內容,由于這類文章數量龐大,題材豐富,所以供抄襲者的選擇性很高。
當A的文章成為10W+爆文之后,意味著這篇文章的選題/內容/標題很好。經過B抄襲/洗稿后,B的文章也有很大機率成為10W+爆文,甚至更高。
這意味著抄襲/洗稿既有可能成為爆文,又降低了生產成本,一本萬利,所以有很多人干這事。當然,這種做法我是堅決反對的。
如果獲得了原作者授權,以轉載形式發(fā)布也可以。但是用戶不是傻子,如果一個號每天發(fā)布的都是轉載過來的內容,用戶沒理由關注二手貨,肯定會關注原創(chuàng)號。
3. 漲粉
第一個問題,我們要搞明白,公眾號粉絲有什么用?
粉絲就是用戶,用戶瀏覽某個公眾號,也就能接收到運營者傳遞的任何信息。
這種信息可以是免費的內容,可以是收費的服務。可以是免費的內容中植入了貼片廣告,可以是微信廣告主系統(tǒng)派發(fā)的廣告,也可以是廣告主投放的硬性廣告。
粉絲進行瀏覽、點擊或付費,運營者就可以獲得收入。理論上講,粉絲越多,瀏覽量越大,運營者獲得的收入越高。
其次,公眾號是可以售賣的。
10萬粉絲的公眾號通過第三方交易平臺賣出10萬-50萬元,這個價格的計算方法也很簡單,某個公眾號一年營收多少,就能賣出多少錢。
第二個問題,我們要搞明白,粉絲從哪里獲得?
首先得有一批種子用戶,可以是微信好友們關注,可以是其他渠道沉淀下來的客戶群體。有了種子用戶,才能把公眾號的內容傳播出去,種子用戶越多,傳播量越大。
獲得用戶其實也很簡單,講一個案例。去年我寫過一篇文章《哪里能買到N95和醫(yī)用口罩?這份攻略能幫到你》留言區(qū)告訴大家怎么科學上網,一天下來有數百人加我。這種方式就是,在網上分享資源,獲得種子用戶。
目前,主要有兩種漲粉方式,自然增長和外部干預。
粉絲看完公眾號的內容,將內容分享給好友/朋友圈/微信群,二度用戶也能看到并轉發(fā)傳播出去,并且關注,依次循環(huán),通過這種方式獲得粉絲叫做自然增長。
目前主流的方式有帳號互推吸粉、投放廣告吸粉、策劃活動吸粉和線下渠道漲粉等。
因為每個運營者能采取的漲粉方式不一樣,所以會存在五花八門的漲粉方式。首選方案是,哪種方式增長更快,就選擇哪種方式。第二方案是,哪種方式性價比更高,就選擇哪種方式。
向運營公舉小磊磊公眾號發(fā)送文字消息:知識 查看漲粉技巧
4. 營利
在我2018年發(fā)布白皮書報告中顯示,公眾號的營利方式還是比較多元化的。
流量主收入:
公眾號系統(tǒng)自帶的一種功能,廣告主在公眾號中投放廣告,公眾號粉絲點擊該廣告,公眾號就能獲得流量主收入,運營者可以提現(xiàn)。
不過如果公眾號粉絲數很少,那么閱讀數和廣告曝光數就會很少,獲得的流量主收入是非常少的。即便是我這個號15萬粉絲,一個月的流量主收入都不夠公司半天開銷。
商業(yè)廣告收入:
廣告主找公眾號投放廣告,聯(lián)系到公眾號運營者后投放,方式以文案文章為主。
作為運營者要理解,廣告主通常只有三種目的,希望獲得曝光,希望獲得用戶,希望獲得轉化。
粉絲為廣告主的廣告買單,廣告主掙到錢,運營者就能掙到錢。
產品/業(yè)務/服務收入:
公眾號運營者擁有產品/業(yè)務/服務,將這些項目提供給粉絲,從而營利。
賣貨、賣書、分銷、賣課、賣產品、賣工具等等形式都屬于這種,和上面唯一的區(qū)別就是這些產品是運營者自營的。
但是要做好這點,需要運營者有穩(wěn)定的產品和強大的運營團隊,絕大多數公眾號在這方面還在試水,只有少部分頭部大號做好了這點。
公眾號:運營工具小磊磊,標注:本文轉載自運營公舉小磊磊(公眾號ID:gongjulei),免費閱讀200萬字新媒體運營知識,提升新媒體運營能力。 |
立即登錄